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
发布时间:2014-03-24 10:14 浏览数:810
翠苑一区的“美丽家园梦”
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社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勉励下,紧紧依靠广大党员群众,牢记责任,勤勉务实,在小区环境改造、民生服务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让居民群众满意的成绩。2013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实地调研视察了一区环境新貌,对社区“网组片”党建联系网和“三全十服务”等工作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刘云山同志的考察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群众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热情,鼓舞了社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信心和斗志,也引发了我们对翠苑一区建设经验的探索和思考。
一、深刻把握社情区貌,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前提
摸清社区区情社貌和资源禀赋,掌握区域人群结构和特征,了解居民群众现实需求,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一区是个老旧小区。它始建于1984年,有着近30年的历史,小区楼幢先天不足,基础设施陈旧破损。与此同时,一区的环境比较优美,飘香的桂花和撑天的香樟随处可见,其历史人文底蕴也有一定积淀,留下了不少匾牌、楹联和历史传说。老百姓对社区环境的改造,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十分迫切。一区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体多。老年人口占比达18.3%,企退人员达1300人,空巢、孤寡、独居老人达111人,失能老人5人,残疾人98人,廉租特困户47户。这两类群体对社区服务的依赖程度和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较高。一区的居民集体荣誉感强、民主参与意识浓厚。社区建制十余年来,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和“社区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逐渐增强。同时,社区已成为退休群众实现政治抱负的重要场所,他们主动参与社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特别强烈。
社区敏锐地观察到了体制改革和社会变迁带来的深刻变化,基于社区特点、工作基础和历史传统,摸准社区建设发展脉搏,努力做好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的文章、做细老人社区服务的载体、做强困难群众帮扶的手段、深刻回应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2002年5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社区党委。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老人,2003年建成了全市第一家老年食堂,形成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物化成果,探索形成了第一家民情夜谈、第一家三三四五和第一家“助老黄手绢、小红灯”等服务载体,涌现出任熙云、余保卫、沈智炎、达式华等社区先进典型。
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时,一区成了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2010年7月,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之际,社区党委还收到习近平同志的复信和充分肯定。
二、强化社区环境改造,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区素有“西山晚翠”之美称,“剪月裁云好花四季,飞霞叠石流水一湾”等诗句的描绘,便是一区美景的生动写照。做好美化一区环境、改造一区设施的工作,是群众对社区的期盼和对美好家园的向往。
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的要求,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实施了“背街小巷”、“庭院改造”和“美化家园”三大工程。每项工程都采取项目化管理,做到实事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考核化,签订责任状,并辅以督导考核,由居务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首先是对住宅环境的改善,2003年至2006年,主要实施了房顶“平改坡”、外立面“庭院改善”、安装防盗窗和电子防盗门,统一色彩和外立面格调,完成旧式楼幢的有机更新。其次是对基础环境的改善,2007年至2010年,主要实施了电力线上改下、截污纳管、“背街小巷”和“美化家园”改造工程,共完成小区2条主干道和27条支小路的建设更新。特别是对九曲池塘进行综合改造,极大地优化了社区核心环境。再次是对服务环境的改善,2010年至2013年,先后完成了社区公共服务站、老年食堂、仁爱家园(工疗站)、党群之家(读书吧)、星光老年之家的改善,更新了凝心苑和苑中院健身苑点,还将启动“邻里互助站”和“达式华工作室”的优化改造。
通过改造提升社区环境,居民群众评选出了一区十大自然和人文景观:西山晚翠、北荡云烟、凝心闻乐、九曲醉月、叠石晨霞、东池锦麟、南庭桂馨、俞家春苑、清风傲雪、母子泽雨;评出了十大服务景点:“贴心厨娘”(老年食堂)、“心灵驿站”(仁爱家园)、“学习园地”(党群之家)、“快乐老家”(星光之老年之家)、“窗台天使”(黄手绢、小红灯)、“亲水平台”(达式华工作室)、“文化天地”(西山晚翠书画社)、“就业桥梁”(“三业”联谊会)、“娘家亲人”(晚霞理事会)、“暖心窗口”(公共服务工作站)。
“粉滞微云满目翠,绿扬轻风花中苑”,走进翠苑一区,尤如置身于清新翠绿的花园,居民群众无不充满了自豪感和幸福感。
三、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方法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社区工作的命脉。习近平同志早在2003年调研一区时就提出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要求,这十六个字,深刻体现了社区工作的民本观和群众观,成为了一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
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思想认识上,从来不把社区服务当作是对居民群众的“恩赐”,在具体措施上,严格落实“四问四权”的工作机制,即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绩于民,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比如,小区的九曲池塘,原来是个臭水塘,围绕如何改造的问题,起先有两派激烈争论,一方要填埋,增加绿地或公共停车泊位,另一方要改造,恢复景观。最后经过“四问四权”,绝大多数居民同意修复,落成后的池塘,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又如,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存在诸多困难。老人爱绿,青年爱车,实行“退绿进位”难;实行垃圾分类直运,车辆交会难;幢间道路小,消防救援、生命抢救通道难;幼儿园接送孩子车辆多,交通安全隐患多。通过“四问四权”,群策群力、多方参与,最后建立了单向循环、联合援助、共建管理和借道通行等四项机制,采取了错时停车、科学消峰、加大投入、引导管控等四大举措,方案措施有序合理,居民满意度高。
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不仅要让群众参与,而且要让群众监督。2012年11月,一区专门成立了5人小组的居务监督委员会,就社区居务公开、重大专项经费开支、各项帮扶优惠政策的办理、社区惠民实事项目的实施、专职社区工作者的执行力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督促检查。目前已对老年食堂收支和食品安全管理、低保政策办理、企退人员活动组织等事项进行监督,共开展专项监督16人次,召开咨询会5次,发出整改建议书3件。
一区人深谙“为了谁”、“依靠谁”和“我是谁”的道理,充分尊重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大力维护民主权益,社区民主治理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创新有效服务载体,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手段
社区服务连结着千家万户,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努力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在先进性教育阶段,我们推出了“助老黄手绢、小红灯”。老人要是遇有急事要事,白天只要往窗外挂上一块黄手绢,晚上打亮小红灯、响起电铃,邻居、助老服务队和社区收到这些求助信号后就会立即施救。这一朴素而又极具人性化的服务创举,深受社区老人和居民的喜爱,社区至今还保留了16个“黄手绢、小红灯”。在科学发展观教育阶段,我们推出了“失业互勉、就业互帮、创业互带”的“三业互助联谊会”。社工们自己编制了一套软件,将8个自管小组的“4050”人员按住址分类,记录每个人的特长和联系方式,帮助180位居民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失业低保户陈国梁,就是在“三业自管互助会”的帮助下开起了水电修理店,他店里的橱柜、木架、小冷柜甚至店门板都是社区、居民和互助会赠送的。在创先争优阶段,我们创新引入“三全十服务”工作机制,实行工作日朝八晚九、双休和节假日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每周增加36个小时有效服务时间,并提供预约、组团、定期等十大系列品牌服务,有效解决“居民下班、双休不能办事”和“社工离岗办不了事”的问题,实现社区服务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覆盖。社区还全面启用“三全十服务”社会服务管理网,为居民提供信息化、系统化和便捷化的综合管理服务。
此外,我们还创设了“八变八美”和“五定工作法”。“八变八美”,即求改善设施之变,创环境温馨之美;求居家便捷之变,创健康生活之美;求公共管理之变,创劳动创业之美;求美德传承之变,创教育希望之美;求帮扶救助之变,创爱民惠民之美;求应急服务之变,创平安和谐之美;求精神慰藉之变,创晚霞夕阳之美;求队伍素质之变,创红色家园之美。“五定工作法”,即定类型、定目标、定项目、定责任、定赏罚,采取百分制评分办法,对12个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城管工作站、老年食堂、仁爱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服务主体,逐一评估,分类晋级,项目督评,最后赏优罚劣。
美丽幸福社区靠梦想激发,美丽幸福梦想靠服务托起,一区人为实现美丽幸福家园梦想,不断创设服务载体,创新服务手段,取得了服务实效。
五、优化社区队伍建设,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保障
社区队伍是社区服务的具体承担者,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充实队伍,强化社工力量。目前,一区配备专职社工15位,平均年龄32岁,既有梯队结构,又朝气蓬勃。有两任社区党委书记是由街道选派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其中一人还被提拔为区管领导干部;现任社区两委班子由公推直选产生,其中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由街道公开选拔年轻大学生担任。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社工都一专多能,如《一区之歌》的创作,就出自社工陈文文之手。在实践中放心大胆使用年轻大学生,压担子、挑大梁,鼓励他们放飞青春,在基层社区建功立业,是一区的成功经验。二是典型引路,发挥先进模范作用。注重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社区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的“三先”机制,做到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举措让党员先知道;物业管理、防盗门建设、绿地改建等重大事项让党员先讨论;开展“五个一”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党员先行动,不断增强社区党员先锋模范和主人翁家园意识。积极发挥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先进作用,目前到社区报道认领服务项目的党员有128名,分别从事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科普宣传、家电维修、家教帮扶等志愿等服务事项,利用重要节庆日开展志愿服务450人次,扶助3600多人。优良的党风,促进了政风,带动了民风,优化了社风。三是健全机制,提升便民服务者素质。除了完成街道规定的综合绩效考核外,一区还特别制定了一般社工项目量化考核和班子“六要素能力考核”。项目考核,主要是细化分解社区惠民实事项目重点指标,逐一落实责任,定期督查,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队、半年一考核、年终搞总评。开展“百家居民评环境、千家居户评干部”和“公述民评”活动,对社区服务部门及重点岗位的负责人进行群众评议。“六要素能力考核”主要针对班子成员,分为发展思路清不清、民情搜集勤不勤、政策执行力不力、组织动员强不强、帮扶服务好不好、矛盾化解行不行等六个维度,综合考核社工干部的能力水平。
近年来,通过在摸实情上下功夫,在美环境上求突破,在重主体上促民主,在优服务上论实绩,在强队伍上求保障,翠苑一区这个老小区焕发了勃勃生机,一区人将继续发扬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的创先意识,踏石留印的攻坚韧劲,抓铁有痕的拼搏精神,为实现“美丽家园梦”而努力奋斗!
翠苑一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