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

发布时间:2014-03-27 16:16   浏览数:639

“多元共治 政社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

合肥市滨湖新区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主城区,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自2006年以来,经过七年多的开发建设,滨湖新区路网围合面积已达3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40万。滨湖世纪社区位于滨湖新区核心启动区,2012年底经合肥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是全市首个街道级社区。滨湖世纪社区顺应滨湖新区发展新阶段和市委市政府“先行先试,创新体制”的要求,肩负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幸福和谐社区”的使命,承担着服务省级政务新中心的重任。

社区成立后在社会管理中面临着“三个倒逼”的难题:一是客观形势的倒逼。滨湖世纪社区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饱和入住人口将达到16万人,人口高度密集,且新型居民和流动人口正大量涌入,给社区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传统的街居制已经难以满足新型城区管理服务的需求。这就倒逼着滨湖世纪社区必须探索一条管理层级精简、管理效能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服务优质全面、群众和谐宜居的新路。二是体制设计的倒逼。做好10万多居民的管理服务工作,仅靠现有上百名社区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大社区扁平精简高效的体制设计,也不允许走依靠增加工作人员来补充管理力量的老路。这就倒逼着滨湖世纪社区必须两眼向外,最大限度地调动和用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三是民意需求的倒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居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民主维权意识更加强烈,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中央也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管理的突破口”。但与与此相对的,却是政府一元服务存在的天然不足愈发凸显。这就倒逼着社区必须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的力量,确保各类服务的充足供给。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设计与实践探索,滨湖世纪社区最终确立了“政社合作,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政社合作,多元共治”即充分激发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多元主体的活力,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与社会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上职责明晰、良好衔接、相互合作、互融共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滨湖世纪社区“政社合作,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本项目主要体现“四个创新”:

(一)创新体制设计,搭建多元共治体制框架

滨湖世纪社区在先后对上海、杭州、广州、贵阳、铜陵等地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辩证借鉴,务实创新,按照“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原则,确立了“一核多元、社区共治、居政分离”的社区治理体制框架,建立了“一委一会一中心”的组织架构。

1.设立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为区域性党委,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的党建工作。一是党委建在大社区,支部建在网格上,巩固党在社区的工作基础。二是实行党建带社建(社会组织建设),使党的领导、公共管理与服务、居民自治工作融为一体,并保证社区自治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启动党建“进网格、进商圈、进楼栋、进企业”的“党建四进”工作,充分调动楼栋党员积极性,营造了左邻右舍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四是社区党委吸收社区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

2.设立社区共治理事会。为社区内议事协商、共驻共建的社会组织,负责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讨论社区建设和管理事项,引导住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监督评议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促进社区公益事业发展。社区共治理事会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主平台,是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主阵地。共治理事会由驻区单位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等组成,设秘书长、常任理事和理事。社区共治理事会实行轮值主席和常任理事制。目前共治理事会共有会员70多家(名),募集资金70多万元。共治理事会成立以来,先后召开社区共治全体理事单位会议5次,研究通过涉及社区发展和建设的各类项目25个,共计投入资金60多万元,充分激发和调动了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3.设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是政府在社区实施服务和管理的平台,承担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居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及居委会行政职能。将原来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各类事务性管理职能和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剥离划转至社区服务中心。大社区在各居委会和网格不在设立受理服务前台,而是统一集中到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

(二)创新治理方式,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

加强社会治理,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多元主体力量的发挥,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成效。滨湖世纪社区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上,努力变社区党委、服务中心唱“独角戏”,为社会各方“大合唱”,努力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1.在培育社会组织上做好加法。社区拿出1000平方米的区域,设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园,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支撑的新型三社联动模式。目前,先后扶持培育了徐敏家庭服务中心、斓纪文艺社、老树根乐乐团、滨湖爱心车队、社区书画协会、读书郎俱乐部等社会组织24家。

2.在推进社会领域简政放权上做好减法。鉴于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更加多元、更加专业、更加个性化的优势,社区将凡是社会能办的项目和服务,尽量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策划项目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办。社区负责制定规则,搭建平台,抓好协调,加强考核。目前,滨湖世纪社区又在进一步探索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努力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放给市场、交给社会。

3.在整合社会力量上做好乘法。设立了“三个100万元”的政策体系,一是拿出100万元社区发展公益金,引导各类社会组织、40多家驻区单位领办项目、服务居民;二是拿出约100万元信息采集外包经费,用于网格信息员的补贴和考核,弥补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三是拿出约100万元物业考核经费,调动了9家物管企业、1500多名物管人员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三个100万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激活了全社会共治力量一盘棋。

4.在剥除居委会行政管理职能上做好除法。滨湖世纪社区按照1-2万人的规模将社区划分为8个居委会,推行“居政分离、居民自治”,新组建的居委会回归自治属性,不再承担社会管理任务,而是通过民意征集、领办项目、协调议事、组织活动等方式,服务居民,凝聚群众。居委会负责人从本小区居民中民主选举产生,不拿工资不坐班。实施“社工介入”计划,通过与专业社工机构合作,购买社工岗位的方式,每个居委会安排一名专业社工,主要职责就是辅导居委会开展居民自治、居民需求调查、策划公益项目、孵化社会组织、做好效果评估与监督等。

(三)创新管理方式,形成多方联动管理合力

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滨湖世纪社区坚持“四化联动”管理模式,努力形成管理合力,不断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1.全面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鉴于其他地方“街道社区化”之后,可能带来基层管理能力弱化的问题,大社区全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以路为界、规模适度、全面覆盖、综合管理”的原则,将辖区6平方公里范围划分为9个网格责任片区、56个网格管理单元,社区103名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二人员沉到各网格,变“坐班制”为“入户制”,实现“责任到人、包干到楼、覆盖到户、巡查到点、考评到天、奖惩到位”,同时还配套建设了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集基础数据、信息更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绩效考核等于一体,动态管理,便捷高效。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以来,在社会管理上取得了明显效果,社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有了较大提升。

2.积极探索“大城管”一体化执法模式。为进一步解决“条块分割,效能低下”的问题,滨湖世纪社区探索建立了“五队联动”的大城管机制,推行综合执法、联动联勤模式,以城管网格中队为主体,整合治安、交通、消防、卫生、安监等执法力量,推行综合执法、联勤联动模式,条块结合,凝聚合力。

3.有效推进物业管理协同化模式。为打破物业公司与基层政府各忙各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充分调动起物业企业的力量,滨湖世纪社区加强了对物业行业的管理,建立了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物业投诉联调、信息采集外包和“5+X”物业考核等制度,创新实施物业管理“工作一盘棋、力量一股绳、管理一起上、服务一加一、调处一门式、考核一把尺”的“六个一”运作模式,形成了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同频共振、融为一体,“六个一”模式也被安徽省住建厅和合肥市房产局推广。

(四)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多元供给服务体系

加强和改善社区服务,是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重要内容。社区治理归根到底在于服务群众。滨湖世纪社区成立之初,就立足区域实际,把开展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多元共治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建多元供给的服务体系,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

1.政务服务。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工商、民政、计生、残联等10大类74项服务项目,在各居委会和网格不再设立受理服务前台,而是统一集中到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最大化、最优化服务辖区居民。建立社区群众工作中心,设立了一台(群众接待服务台)、一线(便民热线)、五室(舆情信息室、综合联调室、网友会客室、社会援助室、心理咨询室),整合综治信访、司法调解、群团组织的职能,实行警、民、法、司联调维稳,妇女、儿童、职工、残障人士、农民工、消费者综合维权。

2.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上,滨湖世纪社区坚持政府搭台,社会组织唱戏,努力为老百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滨湖世纪社区坚持把最大的空间留给老百姓,投资3000多万元,配套完善了社区剧场、社区图书馆、舞蹈室、儿童乐园、书画院、老年大学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为服务群众搭好台、搭大台。在平台使用及管理运营上,完全交给社会组织承接,并通过政策支持、政府采购、公益创投、服务外包等方式,将涉及文化、体育、家政等方面内容打包成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开展社区家庭医生计划、慢病综合防治、免费健康咨询等,贴心守护居民健康,去年接诊量达到14.96万人次。

3.志愿服务。滨湖世纪社区坚持用社会化的手段和办法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探索出“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新路子,实行社会工作站和志愿服务站“两站合一”、社工和义工“双工联动”。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推进服务队伍品牌化,设立红、绿、蓝、金、橙五色帮客团队,践行“你帮我帮•快乐共享”服务理念,倾力打造“滨湖帮客”志愿服务品牌。自去年10月份创设以来,滨湖帮客共招募注册5大类志愿者3000多人;二是推进服务内容项目化,开发以敬老、爱幼、扶弱、助残为核心,涵盖就业、维权、文体、医疗、环保等在内的4+X”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目前,社区常态开展的志愿服务公益项目有12个;三是推进服务主体专业化,社区购买社工岗位,主要负责服务项目的孵化外包,并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实施专业指导。同时社区通过公开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方式,将部分志愿服务项目外包给基金会、高校社团、社会公益组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4.市场化服务。滨湖世纪社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启动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鼓励引导社区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全国首家社区就业创业中心,委托2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运营,坚持每周六开市,集岗位招聘、就业培训、创业指导、求职咨询、失业援助五位一体,目前已举办十场招聘会,为32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建设社区居民食堂,将社区食堂整体发包给符合资质要求的运营方统一经营。同时,政府通过补贴等形式,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学龄儿童,残疾人、低保户家庭等弱势群体,以及获社区表彰的感动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提升10%-20%的价格优惠。目前,居民食堂每天有上千人次就餐,居民满意度在98%以上。

5.舆情服务。滨湖世纪社区坚持既做好面对面的群众服务,又做好不见面的群众服务,建立网友会客厅,建立了“网上听意见,网下分头办”的工作机制。与辖区33个业主群、115名网民代表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先后召开5次网友恳谈会,收集居民各类意见建议352条,督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183项。

二、实施成效

本项目实施以来,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在实践中初步体现出五大成效:

一是优化了社区体制的“扁平度”。滨湖世纪社区以新型“社区”制取代传统“街居制”,变“区-街道-社区”三级为“区-社区”两级,管理层级得到精简;内设5“大部制”,打破了一般街道20多个内设机构的格局,机构设置精简80%左右;通过推行“一岗多责”、购买服务、服务外包,人员精简65%左右,行政成本压缩40%左右;社区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服务效能得到提升。

二是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满意度”。一年来,社区先后涌现出居民热心代表70多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热情日渐高涨。2014118日,由滨湖世纪社区共治理事会主办的“我爱我家 我型我秀”社区(网络)春晚精彩上演,整场晚会10多个节目均由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展现出居民相互之间和谐融洽以及社区群众性文化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2013年底,社区区域范围内四类可防性案件下降32%,物业管理投诉下降43%,在社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居民满意度达96%,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三是提升了社区形象的“美誉度”。一年来,随着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不断实施,滨湖世纪社区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社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同志在全市“两会”期间要求庐江、巢湖等地学习借鉴包河区的“大社区”模式;合肥市社区建设暨网格化管理现场会在滨湖世纪社区召开,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军亲临会议;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省住建厅、省司法厅、省文明办、省网宣办、市政法委、市房产局等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社区调研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新华社、《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合肥日报》、合肥电视台等20多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对“大社区“的体制改革给予高度关注和肯定,在中央各媒体发稿25条,安徽日报11条(其中头版头条2条),省级其他媒体38条,合肥日报46条(其中头版头条7条),市级其他媒体75条,安徽电视台8条,合肥电视台22条,安徽广播电台3条,合肥广播电台5条。其中,722日,人民日报以《社区治理 有权负责有钱办事》为题,用半个版面的篇幅,对社区共治理事会的议事协商、共驻共建作了深度报道;1013日,光明日报报道了滨湖世纪社区文明上网软硬件建设;1125日,安徽卫视新闻联播以头条的方式报道了社区积极推行“居政分离、居民自治”的行政体制设计模式;2014114日,合肥日报以《改革创新大社区 扬帆起航新世纪》为题,对大社区一周年的工作进行深度报道。《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也在201425日总第184期刊登了我区《社工介入社区居民自治 助推基层社会管理方式转型》和《社工介入 “我”自治》两篇文章。短短一年时间,滨湖世纪社区就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社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社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社区、安徽省文明上网先进社区、合肥市文明上网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有湖南省、济南市、南宁市、娄底市等10多批次客人来社区学习经验,滨湖世纪社区的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成效日益凸显,影响力越来越大。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1234594号

版权所属:中国社区发展协会